妻子穿着一身华服迎接了他,俨然一名贵妇。豪宅内焕然一新,更让他喜出望外的是,家中还多了一名16、7岁的女孩。
原来,男人出门后,男人的老板就经常上门,很快,妻子就和男人的老板成了“亲密伙伴“。如今这一切都是男人的老板赠送的。
这种事情发生在任何男人身上,都将是奇耻大辱,哪怕是矮小的武大郎也不顾及自身的身材劣势去奋力捉奸。
而这个男人偏偏不走寻常路。他不仅没有丝毫愤怒,还鼓励妻子继续和自己的老板来往,甚至为他们创造独处的时间。
男人叫韩道国,妻子叫王六儿,他的老板就是这部书的男主西门庆。韩道国是西门庆绒线店里的伙计,全权负责店内的所有生意,相当于店长。
自从王六儿和西门庆发生了非正常的男女关系后,韩道国的人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从一名市井小民一跃成为拥有豪宅美妻的”精英“,人们见到他,都纷纷主动和他打招呼。
西门庆,原本是《水浒传》中的人物,因和潘金莲勾搭成奸,和其共同谋害了潘金莲的丈夫武大郎,最后被武大郎的弟弟武松杀死。
西门庆是典型的明代新兴商人代表。他有着敏锐的商业头脑,并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,涵盖了多个领域,其中的绒线铺便是由韩道国负责。
随后,在西门庆的推荐下,韩道国的女儿成为了京都蔡太师的小妾,他和上层社会有了关联,他的人生再次有了突破。
韩道国的妻子王六儿,乃是一位十足典型的市井女子。她正值 27、8 岁的花样年华,身材修长且婀娜多姿,那瓜子般的脸蛋精致迷人,肤色紫膛,恰似熟透的葡萄,散发着一种别样而独特的美感,令人过目难忘。
尤为重要的是,她深谙如何讨人欢心的诀窍。当西门庆为韩爱姐的婚事亲临韩家时,王六儿展现出的热情简直如同冬日里的篝火,温暖而炽热;她的懂事更是如同春日里的微风,轻柔且宜人。她的每一个微笑、每一句问候,都恰到好处,让西门庆深深为之着迷,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。
回家之后,西门庆的脑海中无时无刻不浮现着王六儿的身影,对她念念不忘。于是,他通过那能说会道的媒婆冯妈妈向王六儿表露了“深层次交往”的意愿。
王六儿并非愚昧无知之人,她在这市井之中摸爬滚打多年,对于人情世故早已了如指掌。她深切地明白西门庆所拥有的庞大财富和崇高地位,这无疑是她改变命运的绝佳机遇,她自然不会轻易放过。
就在韩道国离家前往东京送女儿出嫁的那几日里,西门庆成为了韩家的常客。很快王六儿就与西门庆一拍即合。
出手阔绰的西门庆,不仅给王六儿送来了价值不菲的头面首饰,还有高档的丝绸布匹。又花费 4 两银子,为王六儿买来一个乖巧伶俐的丫鬟照顾她的生活起居。甚至不惜120两重金为王六儿买了豪宅。
她过去或许还在为柴米油盐的琐碎而烦恼,如今却能锦衣玉食,尽享荣华富贵。这种巨大的转变,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,无疑是令人称羡的。
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类似王六儿这样凭借着与权贵的关系而改变命运的女子并非个例,在封建社会中,这种现象屡见不鲜。而从文化层面剖析,这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于财富和权力的崇拜,以及人们对于改变自身命运的渴望和不择手段。
从东京归来,看到家中多了一个小丫鬟,他立刻察觉到了异常。然而,王六儿并没有隐瞒,而是将与西门庆交往的细节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丈夫。按常理,丈夫得知妻子出轨,必定怒火中烧,甚至会大打出手,但韩道国的反应却出人意料。
他没有愤怒,也没有指责,反而在看到妻子身上的华服和家中多出的丫鬟后,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他意识到,攀上西门庆这座大山,自己起码可以少奋斗几十年。于是,他不仅没有阻止妻子与西门庆的交往,反而主动安排时间让西门庆能够继续来家中与王六儿相聚。
在明代社会,底层百姓的生活艰难,活下去是人生的首选。韩道国的家境虽然因女儿的婚事稍有起色,但他的经济基础依然薄弱。
面对西门庆的财富和资源,他选择了妥协。这种妥协并非出于对妻子出轨的纵容,而是出于对生存的渴望。他的选择反映了人性在现实面前的无奈与妥协。
韩道国通过妻子与西门庆的关系,实现了阶层的跃升。这种跃升虽然不光彩,但却反映了社会阶层流动的艰难与复杂。
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,底层人物在追求更好生活的过程中,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,甚至不惜牺牲道德和尊严。
在古代社会,婚姻的基础并非仅仅基于爱情,更多是利益的结合。甚至于现代社会,纯粹以爱情为底色的婚姻又有多少呢?
当利益与婚姻发生冲突时,韩道国选择了利益,这种选择虽然令人唏嘘,但却反映了婚姻在现实面前的无奈。
人性并非非黑即白,而是充满了灰色地带。在现实面前,我们或许无法轻易评判韩道国的选择,但他的故事却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。